去年發生貓咪食安問題,造成300隻貓咪死亡,儘管截至目前仍查無原因,但依據公布的檢測資料,似乎可以確定此不幸事件並非貓糧中含有毒素所造成。事實上,2009年在美國曾發生貓咪家長和獸醫指出一些貓咪在食用特定貓糧後後表現出硫胺素缺乏的神經系統症狀,包括流口水、瞳孔放大、虛弱和不協調、無法將頭部保持在正常位置和癲癇發作等,與此次受害貓咪症狀相似,可見,貓咪缺乏完整營養素不僅會導致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瞭解貓咪的特定營養需求,是每一個毛孩家長必須做足的基本功課!
提供動物適量的能量需求

「獲得化學能」是動物尋找與攝食食物的主要原因,即透過分解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作為維持(Maintenance)和生產(Production)所需的化學能,然而這裡的化學能代表的是動物實際可獲得的能量,如果考慮到尿液與呼氣中流失的能量,我們則以「可代謝能量」(Metabolisable Energy, ME)來表示,即可代謝能量(ME)= 食物總能量 − 糞便總能量 −尿液中有機分子的總能量。同時,為了明確計算動物每日所需的可代謝能量(ME),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發展了一個計算公式,建議成年犬的ME需求為:
125×(體重kg)0.75千=千卡/每日
而根據小動物臨床營養學(Small Animal Clinical Nutrition) 第五版
,成年貓的靜止能量需求(RER)為70×(體重kg)0.75=千卡/每日
,簡化後公式為30 x 體重kg +70(2-45 kg內)
,換算每日能量需求(DER) = 靜止能量需求(RER) x 需求因子(0.8~2.5)
(未絕育需求因子=1.4;已絕育需求因子=1.2;肥胖傾向需求因子=1.00;減重需求因子=0.8;幼貓(7週齡~1歲)需求因子=2.5)
以我家以絕育、4KG的貓為例,每日能量需求(DER) = 靜止能量需求(RER) x 需求因子(0.8~2.5)=(30*4+70)*1.2=228。
選擇真正的完整食品(主食)

「正確飲食」指針對特定物種,所提供的適合其生命階段及身體狀況的完整且均衡飲食,成分須包含所有貓咪所需、比例正確的營養素。而選擇法律定義的「完整食品(Complete Pet Food)」,就表示如果按指示餵食,應該要能夠滿足支持貓咪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營養素,但很遺憾的,台灣在《寵物食品管理法》施行以前(目前草案已結束預告),尚沒有關於「營養標示」的強制性規定,建議先選擇有落實完整製造流程的國際大廠,其食品上的標籤受到美國飼料管制官員協會(AAFCO)或歐洲寵物食品(FEDIAF)的規範。
所謂完整製造流程包括「電腦配方設計」、「化學分析」、「餵食試驗」,大型品牌會進行長期餵食試驗,有些甚至進行終身試驗,以了解某款飲食是否對貓有長期益處。而小型品牌可能僅停留在電腦配方設計階段,這雖然合法,但風險較高。
1. 電腦配方設計:確保理論上符合所有營養需求。
2. 化學分析:實驗室檢測成分比例是否符合標準。
3. 餵食試驗:實際測試貓食是否適合貓長期食用。
完整食品應該包含哪些營養素

完整食品意味著滿足動物日常需求的所有營養素都以正確比例包含在足夠的建議攝取量當中,包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貓咪作為專性食肉動物,無法有效利用植物性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滿足其需求,以下針對貓咪需注意的營養素進行說明:
1. 蛋白質:
蛋白質由一系列稱為氨基酸的較小單元組成,是人體的組成部分,形成肌肉,在身體的幾乎所有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人類、狗和其他雜食動物而言,肝臟會分解適量的蛋白質,並根據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行調整。然而,貓咪肝臟無法自行調節,面對低蛋白質攝入量,將透過體內蛋白質分解來滿足需求,導致肌肉流失和營養不良。
貓對蛋白質的需求最低29%,遠大於狗 (狗的最低需求18%),而成長中的小貓甚至需要1.5倍的蛋白質。
貓特別需要蛋白質的原因是需要蛋白質作為產生葡萄糖的能量來源,但並不表示蛋白質愈多愈好,也不表示貓咪無法代謝碳水化合物(約有 90% 的消化率),因此,完全不需要堅持「無穀飲食」。
2. 特殊胺基酸
作為專性食肉動物,貓已經適應了從肉類而不是植物中滿足其對特定氨基酸的需求。這意味著她們失去了從植物中的其他氨基酸合成某些氨基酸的能力,而是必須從動物食物中攝取(如精胺酸 arginine、牛磺酸taurine、蛋胺酸 methionine 和半胱胺酸cysteine),如果這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引發不適及健康問題,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 精氨酸(Arginine)
是肝臟「尿素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化學氨(由氨基酸代謝/分解產生)轉化為尿素,可以通過腎臟安全排泄。這種尿素迴圈對健康至關重要,但貓咪內源合成有限,依賴從飲食中攝取,一旦精氨酸缺乏會致使氨的大量積累,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產生劇毒,出現流涎、痙攣,完全缺乏下甚至可能在1小時內快速死亡。所幸大多數(但不是全部)天然蛋白質來源含有足夠的精氨酸來滿足貓的需求。 - 牛磺酸(Taurine)
是一種關鍵的氨基酸,幾乎只存在於動物蛋白中,對貓咪的視力、心臟功能和免疫系統正常運作至關重要,但貓咪內源合成牛磺酸的能力非常有限,再加上牛磺酸具有高強制性損失,因此,貓咪對牛磺酸的飲食需求很高。缺乏牛磺酸會導致視網膜變性(最終失明)和擴張型心肌病(可能致命),此外,孕貓缺乏牛磺酸還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導致畸形或死亡。目前大多數優質貓糧中已添加足量牛磺酸,但需特別注意自製飲食是否平衡。
- 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
貓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需要從飲食中攝取特定的脂肪酸,因為牠們無法自己合成這些脂肪酸,這些包括亞油酸(linoleic acid, LA)與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皆屬於ω-6脂肪酸家族。若貓缺乏花生四烯酸,可能會導致繁殖失敗、血小板功能異常、皮膚和被毛狀況不佳以及生長遲緩等問題。此外,貓也需要足夠攝取亞油酸(LA),這是構成細胞膜與保持皮膚健康的重要成分。 - 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 ALA)屬於ω-3脂肪酸家族,對貓雖非絕對必需,但若補充如EPA(eicosapentaenoic acid)與DHA(docosahexaenoic acid)等長鏈ω-3脂肪酸,對抗發炎與腦部健康具有益處。
- 由於貓是肉食性動物,天然偏好且也生理上更能利用動物性脂肪,因此在選擇貓咪飲食時,應確保脂肪來源為高品質,含有足夠花生四烯酸與亞油酸的動物性脂肪,而非以植物油為主。
4. 維生素:
維生素是身體維持正常功能所需的重要微量營養素,儘管貓咪所需的量相對極小,但若缺乏仍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貓與雜食動物(如狗)相比,在某些維生素的代謝與利用上具有獨特的需求。
- 維生素A
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貓咪無法從植物中取得β-胡蘿蔔素內源合成維生素A,只能從肉類食物的內臟攝取,但維生素A在肝臟中的濃度很高,雖然貓咪作為專性食肉動物,能容忍飲食中高水平的維生素 A,仍要注意過高的維生素A會對貓造成毒性,造成脊柱和關節周圍的骨沉積過多,導致運動和神經系統問題。 - 維生素 D
是另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對於維持體內正常的鈣水平至關重要,貓咪無法像其他哺乳動物,在紫外線照射下將一種叫做脫氫膽固醇(dehydrocholesterol)的化學物質轉化為皮膚內維生素D的前體,只能從肉類食物的攝取,所幸動物食物來源通常含有足夠濃度的維生素D,萬一維生素D缺乏,則可能導致骨骼礦化不良的「佝僂病(rickets)」,這一點對食物配方設計來說非常關鍵,尤其是飼養室內貓或自製飲食的家庭。 - 維生素 E
是一種抗氧化劑,可防止脂肪酸氧化和自由基的產生,保護細胞免受損害。如果貓咪吃了大量的油性魚,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受到氧化,對於維生素E需求也應該增加。如果沒有足夠的維生素E,體內脂肪會出現炎症和損傷,導致一種稱為泛脂肪炎(pansteatitis)或稱黃脂肪病(yellow fat disease)的疾病,出現高燒、腹部和皮下脂肪發炎、脂肪組織壞死的情況,是一種非常嚴重且危及生命的疾病。 - 硫胺素(Thiamine/ VitaminB1)
硫胺素是一種B 族維生素(維生素B1),對維持貓咪正常的心臟和大腦功能至關重要。硫胺素天然存在於許多植物中,在動物食物中則集中在肝臟、心臟和腎臟部位。但由於貓咪無法內源合成大量硫胺素,且魚類通常含有高含量的硫胺素酶(一種破壞硫胺素的酶),致使在貓科動物飲食中可能會因為硫胺素被破壞而導致硫胺素缺乏,另食物的烹調和加工也可能會破壞硫胺素,需要在飲食中持續供應,NRC對成年貓的建議攝取量為 1.4 毫克硫胺素/1,000 kcal 代謝能。萬一硫胺素缺乏會引起神經症狀,包括流口水、瞳孔擴大、共濟失調,甚至癲癇發作,嚴重缺乏者可能導致死亡。 - 菸鹼酸 (Niacin/Vitamin B3)
是一種貓無法有效地從色胺酸合成,必須由飲食中直接攝取的B族維生素。菸鹼酸缺乏症會導致神經、胃腸道和皮膚病等問題。 - 吡哆醇(Pyridoxine /Vitamin B6):
對蛋白質代謝至關重要,因此高蛋白飲食需要較多維生素B6。
5. 礦物質:
- 鈣(Calcium)
貓咪作為肉食性動物,對於鈣和磷的需求量相對較高。鈣是貓咪骨骼和牙齒健康所必需的元素,同時也參與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磷則是貓咪體內許多生化反應的關鍵成分,對於能量代謝和骨骼發育至關重要。
鈣和磷在貓咪的飲食中需要適當的比例來維持體內平衡,過高或過低都可能造成骨骼發育問題,尤其是自製飲食的家庭,如果單純吃肉的飲食,鈣含量相對於磷來說過低,因此必須添加鈣的補充品,注意提供足鈣磷比例是否適當(每克膳食磷對應 1.2到 1.4克膳食鈣之間)。
鈣不足和鈣磷比例不當會引發營養性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Nutritional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NSHP),是一種貓咪最常見的礦物質相關營養障礙,最常見於年輕、快速生長的小貓。這是由於鈣缺乏導致副甲狀腺(parathyroid gland, 頸部控制鈣平衡的腺體)受到刺激,產生副甲狀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液鈣濃度)而導致骨骼中的鈣流失(試圖彌補飲食不足),造成骨骼變得非常薄且極其脆弱,即使正常運動也很容易骨折。 - 鉀(Potassium)
鉀是一種主要礦物質,缺乏鉀會導致嚴重的全身性肌肉無力。雖然貓咪缺乏鉀的情況很少見,但20 世紀 80 年代末,人們認識到一些患有腎臟問題的貓出現了明顯的鉀消耗跡象,研究證實20% 有腎臟問題的貓缺乏鉀,導致虛弱、不願進食,並可能進一步損害腎臟。因此,目前商業食品中的鉀含量,特別是用於治療患有慢性腎臟病的貓的飲食中的鉀含量進行了調整,以幫助避免這個問題。 - 鎂(Magnesium)
鎂是貓咪體內的必需礦物質之一,它在許多酶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鎂參與能量代謝、骨骼發育和神經傳導,同時還幫助調節肌肉收縮和心臟功能。缺乏鎂可能導致貓咪神經系統不穩定,表現為顫抖、肌肉僵硬和疲勞等症狀。AAFCO 建議貓咪飲食中鎂含量至少為 40 mg/100 g 乾物重量(dry weight),目前市售貓糧的鎂含量通常接近這個標準。
6. 碳水化合物:
對於許多動物來說,通常透過分解碳水化合物形成葡萄糖來作為能量來源。但對於專性食肉動物的貓咪來說,大部分血糖(以及它們的能量)來自飲食中蛋白質的分解,因此碳水化合物(醣類)並非必要的營養素。然而,儘管她們消化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更加有限(約有 90% 的消化率),並不意味著貓不能使用碳水化合物或它不應該存在於飲食中。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往往會提高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有利於懷孕母貓或非常活躍的貓。
7. 纖維:
纖維不是貓的必需營養素,但來自植物的膳食纖維通常存在於商業食品中,主要存在於乾糧中,但也存在於一些罐頭食品中。膳食纖維在許多物種中已被證明在調節食物通過消化系統所需的時間和平衡腸道菌群以及結腸營養和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並在調節糞便量和外觀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8. 水
與所有動物一樣,貓需要足夠的水才能生存,貓通過飲水或飲食獲得水分,每天需要 40-60 ml/kg。儘管濕糧與乾糧都能提供貓咪充足的營養,但濕糧的水分含量約為80%,而乾糧的水分含量約為 8-10%,這意味著餵食濕糧的貓,僅透過飲食便可攝取更多的水分。
應密切監測貓的飲水習慣,因為口渴的變化可能是疾病或壓力的徵兆,特別是7歲以上的熟齡貓(Mature)便要開始留意。
營養素在貓咪的健康和長壽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大多數商業貓糧能滿足貓咪基本需求,仍因慎選有公信力,誠實營養標示的廠商。瞭解貓咪對以上核心營養素的需求有助於更好地守護貓咪的健康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