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貓咪使用驅蟲前妳必須知道的事

為她的健康與妳的安心,滴好每一劑防線

Section image


無論是喜歡外出的貓咪,還是宅在家裡的室內貓,其實都有機會感染寄生蟲。跳蚤、蛔蟲、心絲蟲這些聽起來可怕的名字,它們離我們的貓咪生活並不遠。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幫助妳更了解驅蟲的重要性、該怎麼選擇正確的驅蟲藥、使用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一、貓咪常見的寄生蟲有哪些?

Section image

🔍 了解敵人,是守護貓咪健康的第一步。

貓咪可能感染的寄生蟲分為體內與體外兩大類,各自會帶來不同的健康風險與併發症。

📌體內寄生蟲:包括心絲蟲(感染後可能造成肺與心臟損傷)、蛔蟲、鉤蟲、條蟲等,常透過蚊子、跳蚤或中間宿主、汙染環境或母貓垂直傳染。

Section image

心絲蟲是由蚊子傳播的。即使蚊子叮咬一次,貓咪也可能感染心絲蟲。我們都知道,蚊子很容易進入室內,所以即使是室內貓也未必能避免感染心絲蟲。心絲蟲病的症狀通常與貓氣喘非常相似,這兩種疾病很難區分,甚至完全無法區分。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心絲蟲會導致貓突然死亡,死亡前沒有任何徵兆。

Section image

腸道寄生蟲,如蛔蟲、鉤蟲和條蟲,可感染任何年齡的貓,並引起嘔吐和腹瀉等症狀。這些寄生蟲在幼貓身上最為嚴重,如果沒有及時控制,腹瀉和嘔吐很容易導致脫水。大多數幼貓出生時就帶有寄生蟲,其中最常見的是蛔蟲和/或鉤蟲,因此大多數獸醫建議對幼貓進行常規驅蟲,並定期對所有貓進行糞便檢查。在適當的情況下,其中一些寄生蟲也會對人類構成威脅。蛔蟲感染對兒童尤其具有破壞性,會導致失明、癲癇發作和其他症狀。

📌 體外寄生蟲:最常見的是跳蚤與蜱蟲,牠們不僅會讓貓咪搔癢、掉毛,也可能傳播其他疾病,如貓抓病或立克次體病。

Section image

跳蚤很常見。即使是家貓也容易受到跳蚤的侵擾。跳蚤叮咬對貓來說,輕則不舒服,重則引發皮膚過敏,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疼痛的皮膚損傷。這些寄生蟲以貓的血液為食。如果感染嚴重,貓可能會失血過多而貧血。跳蚤也會將其他疾病傳播給貓。例如,絛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可以透過跳蚤叮咬傳染給貓。跳蚤也會將某些疾病傳播給人類。貓抓病甚至鼠疫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沒有跳蚤,這些疾病就不會傳播。

Section image

蜱蟲也會困擾貓咪,尤其是那些經常在戶外活動的貓咪。蜱蟲和跳蚤一樣,以貓的血液為食。它們透過特殊的口器附著在貓咪的皮膚上,吸食貓咪血液直至飽食,然後脫落並繼續其生命週期。蜱蟲也會將其他疾病傳播給貓咪。例如,在美國某些地區,蜱蟲病(又稱「山貓熱」)是一種嚴重且通常致命的疾病,它會透過被感染的蜱蟲叮咬傳播。


二、貓咪驅蟲藥有哪些類型?怎麼使用?

Section image

🧴 不同的寄生蟲,需要不同的解法。
市面上驅蟲藥劑型多元,使用方式與作用範圍也各有差異,正確使用才能有效驅蟲。常見類型有:
✔️ 外用滴劑(如Revolution、Advantage, Bravecto):適用於跳蚤、心絲蟲與部分腸道蟲。
✔️ 口服錠劑(如 MILPRO):針對蛔蟲、鉤蟲、條蟲等體內寄生蟲。
✔️ 注射劑:通常由獸醫評估後施打。

📌 使用方式需依據產品說明與獸醫建議,切勿混用狗用產品。


三、貓咪常見驅
蟲藥比較

Section image


四、驅蟲藥怎麼選?多久用一次?

Section image

🕒 選對產品與時機,才能發揮最大保護力。
驅蟲計畫要依照貓咪的年齡、生活型態與寄生蟲風險量身訂做,並定期執行。選擇依據包括:
📍 年齡(幼貓產品與成貓不同)
📍 體重與健康狀況(不同應選用適當的型號)
📍 活動型態(室內vs. 室外)
📍 所處地區的寄生蟲風險(如台灣全年都有跳蚤、心絲蟲)

⏰ 建議頻率:
🔁 跳蚤 / 蜱蟲預防:每月一次
🔁 心絲蟲預防:每月一次,尤其蚊蟲活躍季節不可中斷
🔁 腸道寄生蟲:大多數貓平均2–3個月一次(室外貓每2–3個月;室內貓每6個月),並應搭配嚴格的跳蚤控制措施以達最佳效果
📌使用方式務必詳細閱讀並遵守,而且在可能情況下,應先諮詢獸醫並聽取建議——獸醫可提供對貓咪最安全且效果最好的產品。


五、幼貓幾週大可以開始使用驅蟲藥?

Section image

👶 幼貓防護,越早開始越安全。

在生命早期做好驅蟲預防,有助於建立健康體質,搭配疫苗計畫效果更佳。
一般來說,幼貓在 3-9週齡期間,開始每2週針對體內驅蟲一次,接著從9週齡開始至6個月齡,除每月針對體內驅蟲一次,也可開始進行體外驅蟲,因此,9週齡至6個月齡的幼貓,可每月使用一次兼顧體內驅蟲與體內驅蟲的外用滴劑,7個月齡以後之使用頻率則視所選擇的驅蟲藥藥效時間而定


六、哪些情況下不適合使用驅蟲藥?

Section image

⚠️ 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用藥。
了解禁忌與風險,才能避免因誤用而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 生病中、正在發燒或極度虛弱的貓咪應暫緩使用。
❌ 對特定藥物曾有過敏反應(如肌肉顫抖、流口水、癲癇)者應避免。
❌ 體重不足者(特別是幼貓)不宜使用成人劑量產品。
❌ 使用多種藥物時需避免重複成分導致中毒(如含可預防心絲蟲、治療耳蟎的Ivermectin 成分)。


七、使用驅蟲藥可能出現哪些副作用?

Section image

💢 警覺副作用,立即處理是關鍵。
雖多數驅蟲藥副作用輕微,但仍需警惕潛在過敏與中毒風險,尤其避免誤用狗狗用藥於貓。常見副作用包括:

  • 輕微反應:嗜睡、食慾下降、輕微腹瀉。
  • 少見但需注意的副作用:持續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發紅、起疹)站不穩、異常嗜睡
  • 立刻就醫:副作用若持續 24 小時以上、嚴重過敏反應(如全身發癢、腫脹)

❌切勿 將標示狗的產品用於貓咪。否則,你的貓咪要麼會攝取過高劑量的活性成分,最可怕的是產品中含有某種除蟲菊酯(Pyrethrins),此成分毒性極高,可能導致貓咪肌肉震顫、癲癇,甚至死亡。

👉 發現異常請立即聯繫獸醫。


Section image

❤️ 用心預防,是最好的照護方式。
選對方法、正確使用,才能讓貓咪免於寄生蟲困擾,健康快樂地生活每一天。
驅蟲不是一件『等她抓癢再來處理』的事,而是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一環。選對產品、使用得當,再加上觀察貓咪的生活習慣與健康狀態,我們就能在不增加貓咪壓力的前提下,為牠打造更健康、更自在的生活環境。

👩‍⚕️ 提醒:任何用藥請諮詢專業獸醫,千萬不要隨意試藥。